所有的牙病中,龋齿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正常37周患牙龈病的产妇提前分娩的比例比没有牙龈病的产妇高。宝妈们产后经常与宝宝亲密接触、亲吻,甚至会将自己嘴里的食物喂给宝宝,殊不知这些行为都会将口腔中的牙周致病菌带给宝宝,这些都足以说明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现在让我们来具体的聊一聊口腔健康问题。
(1)牙龈炎和牙周炎。首先,准妈妈怀孕后口腔内环境、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行为都可能与孕前有所不同。
孕初期出现的妊娠反应造成吃饭和刷牙引起呕吐放松了对口腔卫生的要求,导致牙菌斑的增加。
怀孕后进食次数增加,放纵多吃甜食等习惯会容易造成口腔内PH值的改变,酸度增加,更易引起龋齿的发生和加重。加上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所以极易诱发牙龈炎,即“妊娠期牙龈炎”,严重时可引起牙齿松动脱落。
(2)龋齿有多烦人?
最常见的龋齿在早期没有症状,往往会被忽视。
但在孕期,任着龋齿自由发展而不及时处理,一旦坏到牙龈,可能爆发急性牙髓炎、根尖炎、根尖脓肿。此时孕妈因疼痛难忍影响进食而导致营养不足!
(3)龋齿。龋齿是指口腔中最后一颗磨牙(俗称“智齿”),由于受颌骨及其它牙齿的阻碍,不能完全萌出,造成部分牙体被牙龈覆盖,智齿的牙体与牙龈之间存在较深的间隙(医学上称“盲袋”),很容易留实物残渣,导致细菌滋生,从而引起急、慢性炎症。
(4)牙疼≠龋齿,还有可能是牙龈炎!
怀孕本身不是引起牙龈炎的根本原因,而是早孕反应、恶心、呕吐,孕中后期行动不便,都容易让准妈妈忽视口腔卫生,加速牙菌斑的滋长。加上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内分泌的紊乱,牙龈组织对细菌敏感性的增加,更加重了原有的牙龈炎症。
一般于妊娠的第2个月出现,孕后期达到高峰,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内分泌紊乱,加上原有因素(如:牙垢、残冠等)的刺激,一些妊娠期妇女会在孕期发生牙龈炎。
通常如果有备孕计划的女性,在怀孕前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或是牙齿检查,尽量在孕前把牙齿的问题解决。在孕期中出现牙齿问题是很麻烦的,因为要涉及到用药,所以希望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以免影响到胎儿的正常生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