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血管、肝脏、眼睛、牙齿,身体其他部位都一样,尤其是牙齿,牙齿老化也是衰老的一种表现。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很多老人都出现掉牙齿的情况,像60多岁的老人,一般只剩下十几颗牙齿,有些老人甚至是一颗牙齿也没了。
人类牙齿的更替过程
一般人换牙以后的牙齿不是20颗,20颗只是乳牙,乳牙通常从6岁开始更换,相当于第一批牙至少用6年;当我们在1-14岁左右,会换掉乳牙,长出恒牙是28颗,在20岁左右,还会长出第三磨牙,即4颗智齿,但智齿不是每一个人都一定会长全的。
磨牙寿命时间不长,一般50岁左右就没了,前牙寿命比较长,能用到60岁左右。
掉牙和寿命有关?“老掉牙”准确吗?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基本上都是从食物当中获取的,这就代表着人体离不开牙齿的咀嚼,如果牙齿缺失,咀嚼功能就会受到影响,那么肠胃功能也会受损,势必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牙齿的健康不仅影响口腔,有研究发现,它还与人的预期寿命相关联。来自丹麦的一项调查研究,观察了57名70岁的老人,通过长达21年的生存情况迫踪,发现全牙脱落、少于10颗牙的老人,5年内致残率分别较拥有20颗牙的老人高出2.81倍,2.1倍。
牙齿是我们全身上下最坚硬的器官,其坚硬程度,即使尸体化为灰烬,但牙齿仍完好如初,由此可见牙齿的坚固!
牙齿脱落众多原因中,不难发现有外力打掉的,有碰伤碰掉的,有磕牙磕掉的,有虫牙烂掉的,有龋齿拔掉的,有放化疗毒掉的等等,好像,就是没有,好端端的牙齿硬是被老掉的!所以“老掉牙”这句话不是十分的准确。
过了60岁,牙齿剩多少颗算正常?看看你合格吗
一般来说,八十岁了还能有20颗健康牙,换句话来说,60岁以后也要有20颗以上的好牙才能达标。
牙齿每天需要咀嚼很多食物,在这过程中,一些食物残渣、软鳞片、牙菌斑等,可能残留在牙齿表面和牙齿之间。
如果不及时清理或不清理,久而久之牙龈等牙周组织就会发炎,导致牙龈肿胀出血或牙龈退缩,牙齿松动可能脱落。
如果60岁就已经少于20颗牙齿,需引起重视,医院进行就诊,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修补、种植等。
牙齿掉落之后,可能会面临哪些"尴尬"?
1、越掉越多
"一个萝卜一个坑",缺牙形成的空位,会在咀嚼受力时,两侧牙齿缺乏支撑,就会逐渐倾斜。长此以往,两侧健康的牙齿会逐渐松动。而与缺牙有咬合关系的对颌牙齿,也会因没有牙齿支撑,变得越来越长,最终松动、脱落。
2、影响咀嚼
牙齿脱落还会影响到正常的咀嚼功能,长期咬不动东西会让人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元素,继而导致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发生。
、食物嵌塞
正常牙齿与牙齿之间,排列得十分紧密,邻近的牙齿移动后,牙齿与牙齿会出现缝隙,容易使食物嵌塞到牙齿间隙里,引起口臭、龋齿、牙周病等。
4、说话漏风
当前牙缺失后,会影响发音问题,还会很大程度影响到齿音,与人交流时,会感觉到说话有漏风感,话音模糊,让人听得费劲。
有些牙齿脱落,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牙髓炎
牙髓位于牙齿的硬组织中,主要功能是提供营养,坚固牙齿。牙髓炎主要和蛀牙有关,蛀牙会使牙髓暴露,无法正常给牙齿硬组织提供营养,导致牙齿劈裂脱落。
此外,牙髓炎还与外伤挫伤、咬伤撞击外伤等有关。疼痛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牙齿变色、脆弱。
牙周炎
其中的牙周炎就是由于牙菌斑中的细菌,长期的牙周炎会使牙齿会慢慢松动,牙龈退缩,最终导致牙齿脱落。
龋齿
如果患者长期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可能会诱发龋齿,龋齿的损坏部分会滋生细菌,对牙齿的硬组织进行破坏,使牙齿的龋坏加重,从而导致牙齿脱落;
根尖炎
当龋病发展成根尖炎时,牙根可能会被吸收,牙体硬组织也会逐渐发生龋坏,可能会导致牙齿部分脱落或全部脱落,进而出现牙掉了的现象;
老年人要想不掉牙,保护是关键
1、早晚刷牙,盐水漱口
老年人要坚持每天早晚用温水刷牙,临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此外,一日三餐后可用淡盐水漱口,漱口时要借用水的冲力尽量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清除。
2、饮食护齿
少吃过热、过冷、过酸、过甜的食物;多吃粗粮以增强牙齿的咀嚼力量和自洁作用;多进食新鲜蔬菜与瓜果,给牙周组织提供足够的营养。
、定期洗牙
洗牙是去除牙菌斑、牙结石最为有效的方法,建议6~12个月洗一次牙。除此之外,洗牙也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口腔内存在的问题,好及时做出处理。
4、常用牙线清洗牙缝
牙齿间隙中残留的细菌在长时间沉积后容易形成斑点,这恰好是龋齿和牙周炎的罪魁祸首。建议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棒,以帮助消除隐藏在牙齿间隙中的牙菌斑。
5、牙齿缺失及时修复
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老年人缺少牙齿,都必须修复。长期缺牙很容易影响你的咀嚼功能,不能很好地摄入各种营养元素,同时也会导致其他牙齿松动,进而影响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