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以后,孕妈妈的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尤其需要精心的呵护。俗话说“生一个孩子,坏一颗牙齿。口腔健康问题就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
很多人可能觉得,孕妈妈的口腔问题和宝宝的健康关系不大,忍一忍就好了。其实并不然,孕妈妈的口腔一旦患上疾病,就会影响她的咀嚼、消化能力和进食的胃口,进一步影响孕期营养物质的摄入。
若口腔疾病的困扰导致孕妈妈营养摄入不足,就会影响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此外,口腔的局部感染甚至还可能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并引发流产、早产等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孕期口腔护理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般而言,孕妈妈较普通人更容易患上口腔疾病,这是为什么呢?
1
激素变化
孕妇怀孕以后,由于雌性荷尔蒙增加,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牙菌斑菌落生态改变,从而促使牙周组织对牙菌斑感染和牙石堆积的局部刺激反应加重,更容易出现牙龈红肿、敏感、疼痛和出血等口腔问题。而原本不易被发现的牙龈炎症,口腔卫生不良及牙龈炎等疾病就很容易在孕期发病。
2
妊娠呕吐
孕妇会发生经常性的呕吐、返酸等妊娠反应,返回到口腔的酸性物质长时间停留在口腔内,就很容易造成牙齿硬组织脱钙、牙齿被腐蚀,从而导致龋齿的发生。
3
饮食习惯改变
大多孕妇爱吃酸甜的食物。而这些酸酸甜甜的食物就是口腔内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养料,很容易导致口腔致龋性微生物的迅速繁殖。
加上孕妇活动量少,睡眠多,唾液分泌量减少,使其对牙齿的冲洗清洁作用大大较少,口腔的自我卫生防御功能就会大大减弱。这就让本就敏感的孕期牙齿更容易患上疾病。
其它,还包括孕妇的原有的病牙或智齿出现问题,口腔卫生习惯不好,漱口水使用过频破坏菌群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孕期患上牙龈炎、孕期牙周病、龋齿蛀牙、智齿冠周炎等疾病。
孕期的口腔问题怎么护理呢?
口腔检查
在孕妇备孕时期,就应该到专业的牙科门诊,对口腔做一个全面的检查。让医生把所有牙患治疗妥当,确保孕妇拥有一个健康的口腔环境,再去备孕。
在怀孕期间,也需要定期对口腔进行检查。因为这个时候的孕妇更容易患上牙病,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可以在口腔疾病最轻的时候及时处理掉,把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最小化。
日常护理
孕妇起床后以及睡觉前可以使用含氟化物牙膏刷牙,并用牙线彻底清除牙齿邻接面的有害菌斑,保持口腔清洁。在饭后或者进食后养成漱口的习惯,以免食物的残留导致细菌滋生。
合理饮食
孕妇可以加强钙质的补充,为孕妇和胎儿储备一定量的钙元素。平时,多吃一些豆制品、鸡蛋、肉类、水果、新鲜蔬菜,通过均衡的饮食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孕妇在进食酸性食物如柠檬、陈皮、话梅等食物时,记得漱口,以免食物残渣长时间停留在牙齿上,造成牙齿敏感和侵蚀。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芹菜,可以帮助去掉牙上的食物残渣;富含钙质的乳酪,增加牙面的钙质;杀菌的洋葱,能杀死多种细菌;以及富含多糖的香菇,可以抑制口腔中的细菌制造牙菌斑。
牙患治疗
考虑到孕早期,孕妇可能存在先兆流产症状,孕晚期则担心仰卧的姿势会压迫静脉血管,产生对胎儿不好的影响。因此已患有口腔疾病的孕妇,治疗龋病和牙龈炎等疾病的最佳时间是妊娠中期,即妊娠4~6个月间。
妊娠中期,孕妇的状况是最稳定的,肚子不会太大,大部分的牙科治疗,如洗牙、补牙和根管治疗等都是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治疗的。但是更深一步的牙科手术,像拔除智齿、牙根尖手术等,务必听取医生的建议,一般建议延后到产后再做治疗。
至于牙齿治疗中用到的麻醉剂,一般常用的麻醉剂止痛药,只要不过量,到目前为止妇产科医师一般认定是安全的。在做牙齿治疗的过程中,尽量减少X光暴露量和不必要的药物和感染机会。
俗话说“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孕妈妈的牙齿健康会直接影响宝宝的健康,口腔疾病的防治绝不是小事。孕妈妈一旦发现口腔出现问题,要及时治疗,主动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