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脓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喜庆妇女十二大何俐,在追求卓越中实现超越
TUhjnbcbe - 2025/4/26 22:50:00

她,接诊的多为疑难病,却从不叫苦、不叫累;

她,为了他人的子女,放弃与自己女儿的相聚时间,一心扑在工作上;

她,自己患病,也要忍着疼痛以患者优先。

(四)

她是谁?

她是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何俐

何俐

何俐,女,汉族,年3月生,湖北省大悟县人,年7月参加工作,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副教授。武汉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口腔医学会理事会理事,湖北省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医药学院学报》编委;湖北医药学院口腔学院副院长,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口腔教研室主任、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第九届政协委员。

在十几年的口腔临床和教学工作中,她以对口腔事业的执着、出众的能力和素质赢得了同事、学生以及患者的广泛好评,先医院年“三八红旗手”、年“优秀女职工”、年“优秀教师”、“文明优质服务明星”、“十佳女专家”、年“优秀干部”,湖北医药学院年“建功女明星”,年“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接下来

我们走进何俐的生活

看她如何在追求卓越中实现超越

勤于学习、刻苦钻研

在学习中提升综合素养

何俐博士年7月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医院口腔科工作。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年6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取得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医院党委号召,何医院,筹建口腔医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同时分管科室科研及第二、第三临床学院的口腔医学教学工作,并于年在湖北医药学院的支持帮助下,成立湖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研究所。

博士毕业回院后,在硬件和软件设施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医院争取,并通过自己的艰辛付出,医院率先开展口腔“可视化根管技术”,大大提高了本地区口腔医疗水平,挽救了许多原医疗水平无法保留的患牙,降低医院治疗的数量,使得许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城市医疗水平的服务,提高了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接诊的病例多为疑难病,治疗过程中操作难度比较大、比较辛苦,但在工作中她从来不叫苦、不叫累、不推脱疑难病例,每年完成大量可视化根管治疗、钙化根管的疏通及塑化再治疗、取根管内异物、MTA修补髓室底及根管壁侧穿、间接法修复牙体缺损、根尖屏障的放置等等一批高技术含量病例,远远超过了同行医师工作量……她的高超技艺获得了患者的高度认可,也大大提高了人医口腔科在本地区的实力和知名度,成为本地区口腔专业名副其实的领头人。

年,何俐入选湖北省口腔医学会

作为口腔学科带头人,十几年来她一直坚持创先争优、勇争第一的理念,不断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临床专业水平。在自己取得专业及科研累累硕果的同时,带领科室团队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口腔科打造成为鄂西北地区唯一的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

情系患者、精细服务

当好优质服务表率

在口腔临床工作中,何俐博士情系患者,以人为本,以身作则,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践行“仁德为怀、精诚为民”的文化理念,以病人为中心,狠抓内涵管理,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许多患者和家属与她成为了好朋友。

因为接诊的病人多数是周边县市转诊而来,病人医院已接近下班时间或已经下班,但无论多晚、病情多复杂、诊治有多困难,她一定认真地将患者细心看完才下班。

她常常为了患者加班,积年累月因此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常常需要做牵引、理疗才能缓解头晕、眼花。她从来不喊累,经常说:病人大老远来我这里看病,来回坐车都是几个小时,我虽然很累,但只要能减轻他们的病痛,我就满足了。我只希望我的颈椎病不要再加重,好让自己多为老百姓提供些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

何俐博士的病友中还有一部分特殊的患者——初、高中应届毕业生,临近考试还要忍受牙痛的折磨,常常感到身心疲惫。这些学生患者往往因学习时间紧张很难安排复诊时间,何俐博士每一次都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时间宝贵,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把复诊时间按排在临下班前的时间段,下了班仍加班为学生看牙,从而让学生们少耽误课程。

这样以来,何俐博士又一次次失去了回家陪女儿吃饭、接女儿放学回家的时间。她的老公也是医学博士、院领导,一对“人医博士明星”一心扑在工作上,很难照看女儿。当时女儿常常问:为什么妈妈总是加班?总是不能接我放学、陪我吃饭?……

勇挑重担、开拓创新

争做教学科研排头兵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何俐副教授热爱教育工作,治学相当严谨,教风端正,勤恳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她年均指导7-10名口腔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教学及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完成科研项目及论文撰写,每年带教口腔系《牙体牙髓病学》、《儿童牙病学》、《口腔科学》、《口腔常见疾病的防治》等多门课程,主持口腔学院精品课程及品牌专业建设。虽然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但她坚持“每课必备、每课必新”,注重吸纳前沿科研成果,注重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互动,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她的教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何俐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很强的教学改革意识。她勇于探索教学的新方法,在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带领学生做科研,利用周末时间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及分析。组织和支持一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改革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口腔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发展。

何俐副教授在做好口腔临床与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保持着对科研的执着追求,学术造诣高,科研成果显著。她先后主持省级科研项目4项(脂肪干细胞复合CGF治疗牙周骨缺损的研究、CS/nano-HA接种MSCs修复鳞癌致颌骨缺损的研究、钙离子结合蛋白S基因调控慢性根尖周炎的分子机制、MTA对成骨细胞样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市级及院级科研项目3项(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后应用高压氧的临床研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影响口腔鳞癌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MTA与氢氧化钙处理根尖孔未形成牙的对比研究),参与省级及市级科研项目6项。荣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项目4项,其中“新式CAD/CAM3D扫描与3D雕刻技术在牙体缺损即刻美学修复治疗中的应用”获医院“新技术新业务”一等奖。参与编写了专著1部(《实用五官科健康教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国家级期刊3篇,其它统计源期刊20余篇。她指导的学生科研项目“根管弯曲度对电子根尖定位仪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在年湖北医药学院学生科研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热心公益、惠及基层

积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

医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医院及十堰医疗界同行,依托十堰周边县市人医集团、鄂西生医院联盟、十堰城东医疗联合体、十堰秦楚医疗联合体,组织专家团队对基层医疗机构倾情帮助,通过专家帮带、技术指导、查房带教、管理培训、人才培养、学术讲座、设备捐赠等,有力提升周边县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多年来,她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各项健康扶贫活动。组织开展“百名医师入百乡惠万民”活动60余人次,为乡村群众送医送药,使医院诊疗服务;组织参与“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挂县带乡”工作队50余人次,对县、乡医院进行技术、专科帮扶;组建协作帮扶工作队,对基层医疗机构定点联络、定期活动、定向帮扶,形成区域横向、层级纵向全覆盖的协作格局;建立网格化协作关系,医院挂牌“医院”,与村卫生室挂牌“服务基层联系点”,明确联系人、联系方式、协作帮扶内容,定期不定期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参与“秦巴山医疗协调发展联席会”、高峰论坛、学术讲座;深入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和十堰周边县市,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开展教学查房人次,指导手术80台次,健康教育讲座受众人次。

特别是在对口支援医院过程中,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健康扶贫突破性成效:输入先进管理理念,举办医疗管理业务培训班,委派资深管理人员授课,开展科室临床业务管理指导和培训,对进修学习人员在完成临床专业教学的同时,进行管理知识教学;开展技术帮扶,组织临床专家驻村开展巡回诊疗活动;实施医疗卫生人员免费培训计划,不定期选派临床医学及管理专家开展学术讲座、临床指导及技术帮扶;联合开展医疗科研项目;参与支持信息化建设,HIS系统更新,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视频会诊、教学;建立网上双向转诊平台,对上转患者建立“绿色通道”,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及时下转并提供后续治疗及康复业务指导;大力帮助建设口腔科,持续多年派出6名口腔专家驻院指导,口腔门诊由原3台牙椅、2间房,扩建为6台牙椅、10张病床,开展了牙种植等多种业务,指导多项疑难复杂手术;医院管理交流和业务探讨,医院率先通过三甲复评经验,有力帮助该院以全市医院管理评审,医院。

何俐荣获“年度湖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人生因事业而精彩。何俐博士对口腔事业的执着追求,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和患者的充分肯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稳重、精干的何俐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追求卓越,实现超越,勇敢地向口腔专科发展的高峰攀登!

来源:十堰市妇女联合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喜庆妇女十二大何俐,在追求卓越中实现超越